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杂志社
 
/ / /
 
 
期刊名称: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重庆大学
国内刊号:CN:50-1169/TU
国际刊号:ISSN:1673-0836
出刊日期:双月
期刊级别:
(2021)复合影响因子:1.485
(2021)综合影响因子:1.065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2)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
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曾用刊名: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重庆大学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刊物。
《地下空间》创刊于1981年,2004年更名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办刊历史
1981年,《地下空间》创刊。
1986年,由建设部转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后公开发行。
2004年7月,接科技部的通知,《地下空间》杂志获准更名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年,正式以新刊名《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开始发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
2014年,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栏目方向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主要刊登中国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构想、新成果,地下工程和相关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特色栏目主要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理论与实验研究,设计、施工、监测,防灾与环境等。
办刊宗旨
旨在通过中国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相关技术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中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工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查看详情
 
/ 稿 / /
 
1.征文范围
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构想、新成果,地下工程和相关岩土工程的科技问题。其范围为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关的法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环境、防灾和管理等方面研究论文或工程实例,工程实例要求在规模上、难度上或者技术的综合应用上达到了新的高度。特色栏目主要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理论与实验研究;设计、施工、监测;防灾与环境。
2.来稿约定和注意事项
(1)来稿应是作者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勿一稿多投。注册投稿时请认真填写每位作者的相关信息,并确保所有作者信息均为本人真实信息且有效。文章中作者署名一般不超过五位,不得随意更改作者信息,特别是作者顺序。上传文稿的同时请务必上传经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版权协议(pdf或图片) 。
(2)文稿题名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中文摘要约250-300个字(写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4-6个;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英文摘要一般200个实词以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按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编号)。图表名称和参考文献均需中英文对应。
(3)文稿首页下方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务、主要工作或研究方向等。若来稿有基金资助背景,请写明何种基金及基金编号(基金项目不得超过五个),列在第一作者简介下方,最好附基金项目复印件,对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
(4)本刊版面为大16开(A4),双栏排版,版芯44行,双栏)。图表宽以200px为 625px×417.5px(21字×或 200px×2(双栏)为宜。
(5)文中图、表应随文出现,插图线条清晰、注字清楚(能制版印刷),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表名、图名一律中英文并列。
(6)编辑部收到来稿后,将请同行专家审读,由编务会研究决定是否录用。论文审稿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刊,个别有争议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超过6个月没有结果,作者可决定改投他刊或撤稿,但请以邮件形式通知编辑部。无论文稿是否录用,恕不退回原稿,请作者自留稿底。
(7)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期刊网”、 “维普数据期刊网”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并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R 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将与本刊稿酬一次性支付。
(8)稿件一律要求从网上提交。
点击在线投稿

 
/ / /
 
/ / /
 
 
/ / /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